11月2日上午,第八十九期严家显科学论坛于禧强楼报告厅举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伊廷双研究员应邀做“豆科的分子系统和进化研究”的主题报告。论坛由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陈栩教授主持,近200名师生参加。
报告中,伊廷双研究员探讨了豆科植物的基因组学特征与系统发育演化。他首先介绍了其团队在豆科植物“生命之树”构建中的创新进展,通过多种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豆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构建了更精确的进化谱系图。重点讲述了豆科植物固氮机制的进化过程,分析了相关基因家族的起源、扩张和选择压力作用,以及不同物种间固氮基因的同源关系。这些研究为理解固氮特性在豆科植物中多次独立演化提供了关键依据。
伊廷双研究员指出,豆科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基因组结构,经历了多次全基因组复制事件与基因扩展,逐渐适应了不同生态环境压力。其研究团队通过转录组学和基因组比较分析揭示了固氮基因网络的协同机制,解释了这些基因如何在固氮、营养传输和根瘤形成等生态功能上促进豆科植物的多样性。这些研究展现了豆科植物基因组在适应不同生态位方面的独特进化方式。
随后,伊廷双研究员团队刘晖副研究员向在场师生介绍了RNS(根瘤共生)调控网络的进化模型,解读了RNS网络中的关键基因在豆科植物进化中的相互调控关系。通过对多个豆科植物基因组的系统性分析,展示了固氮基因家族在不同分支中经历的分化和选择压力,强调了RNS调控网络在植物适应多样化生境中的作用。
伊廷双研究员做现场报告
伊廷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攻关团队组长、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主任。2006年创建“植物分子系统与进化”团队,主要从事植物系统发育基因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在种子植物生命之树构建和固氮等重要性状的解析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本领域顶级期刊如Nature Plants、Genome Biology、Molecular Plant、Systematic Biology、New Phytologist等发表论文100余篇,被引用90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