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强化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引导教师深化“课程思政”改革,教务处教师、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合署)于10月30日下午在禧强楼303举办“农科类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工作坊,指导教师根据新农科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课程的育人目标,共创与探索农科类课程思政实践策略。本次工作坊由生命科学学院、校教师教学培训师陈煜主持。全校将近40位教师参加了活动。
工作坊中,农学院江敏老师做了“春风化雨育英才——全方位育人之我见”的主题分享。她以生动鲜活的案例说明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春风化雨般的教育方式,应全方位渗透在教师职责、言传身教和科研精神三个方面。植物保护学院肖顺老师做了“农科类实践思政的教学设计与成果凝炼”主题分享。他以疫情和节假日期间的实践教学为例,说明实践教学设计中课程思政无处不在,要带着“任务”育人。实践教学过程中要以潜隐的方式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踩点、教学日历、具体实践安排等环节,实现无痕的引导。实践教学后要从学情分析、教学机智、情景构建等十二个方面进行全面反思与成果凝练。生命科学学院陈煜老师做了“农科类课程思政的路径”主题分享。她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出发,提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要考虑课程性质,贯穿学情分析、教学理念、学习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介绍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五大原则,强调了课程思政要注重课堂育人、管理育人、实践育人和科研育人,并要从课程整体规划、合作探究、示范引领、加强宣传等方面加强建设。在三个主题分享的基础上,各组教师分别进行智慧碰撞,并共创农科类课程思政的路径。最后,陈煜老师对此次工作坊进行总结,教务处处长兼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吴祖建做总结性讲话。他希望老师们深化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并加强实践探索,切实提升育人效果。
活动结束后,生命科学学院叶齐老师感言:“课程思政并非单独的课程,但却是课程建设中的核心环节;并非具体的知识方法,而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塑造。专业课要梳理思政元素与课程本身之间的逻辑性和契合度,准确找到关联的知识点、切入点深挖下去,将这种文化思量让学生传承下去,将课程思政之'盐'润物无声地融入教学全过程。”林学院的孙帅超老师说:“作为新教师,自己过去对课程思政内涵的理解过于狭隘。此次工作坊让我明白了课程思政无处不在,从教师职责、言传身教到科研精神的培养,处处都能体现,而我们需要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其融入日常课程教学中。”金山学院李淑萍老师认为:“一堂高质量的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求教学者精心的设计与安排,教学者需要把握全局、有的放矢,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还能展现自己的光彩、提升素养,而如何将课程思政如汤撒盐般无痕融入教学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索的。”
活动现场
此次工作坊是本学期课程思政系列活动之一,后续将陆续推出理工科类、文科类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工作坊以及其它形式的课程思政活动。课程思政系列活动致力于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帮助教师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专业培养方案、各类课程以及教学建设各环节,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